一年中“最凶险”的时期来了,脑梗、心梗高发!这5件事一定要做好~
一年中“最凶险”的时期来了,脑梗、心梗高发!这5件事一定要做好~
40天加长版的“三伏天”终于正式谢幕,一年中最热的日子终于熬过去了,回想当初,被“蒸”过、“烤”过、“淋”过、“煮”过,是不是不禁要为自己的勇敢和坚强鼓鼓掌……
但可别高兴得太早,熬过了“最热的天”,却还有“最凶险的天”等着你!
出伏到秋分(9月23日),这段时期到底危险在哪呢?
四大隐匿“杀手”
民间常用“早上凉飕飕,中午热死牛”来形容这34天的气温情况,昼夜温差大、气温波动剧烈而频繁,在“一冷一热”的刺激下,很容易造成交感神经兴奋、血压升高,加大中风、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。
对于一些心脏、血管功能本就不好的人而言,更增加了猝死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,要提高警惕。
出伏后,天气并不会一下子凉爽起来,暑气的余热还在,空调依旧,爱吃凉食,夏季积累的湿气就会留在体内。因此夏末初秋时,体内湿气较重,容易出现腰腿疼痛、全身乏力的现象。
若湿气一直不除,人体免疫力会下降,到天气转凉时,就更易遭受各种疾病的“攻击”。
进入秋季后,空气湿度相对降低,人很容易出现秋燥,导致皮肤干、口鼻咽干、干咳痰少等症;再加上气压低时,植物花粉、尘螨等各种过敏因素“招摇过市”,因此鼻炎、支气管炎、气管炎、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高发。
另外,人体的津液能滋养脏腑,维持其正常功能,但秋燥易使体内津液减少,不仅会出现上火、便秘等症状,还可能伤及肺部等脏腑,甚至引起旧疾复发。
夏季闷热,人的食欲相对较差,而随着天气的逐渐凉爽,再加上秋季瓜果蔬菜丰收,品种丰富,人的食欲相对会更好。
但若每天放开肚皮肆意吃,不仅会养出秋膘,而且会加重肠胃负担,易引发肠胃疾病,出现腹胀、消化不良等症。
做好五件事,防多事之秋
① 昼夜温差大,早晚出门时最好能加件外套,特别是体质较差或是早出骑行的人;
② 气温渐低,可以适当减少开空调的次数,及时更换凉席,晚上睡觉时也不要大开门窗,以免凉风进入房间,易致腹泻、感冒、胃肠道敏感等症;
尤其是脾胃虚弱、心脑血管疾病、关节疼痛、有老寒腿的人群,一定不能受凉。
自制暖腹袋
药材:艾叶5克、草果5克、小茴香5克、桂皮5克、苍术5克、藿香5克、木香5克、丁香5克。
做法:先把药材打碎,不需要太细,用纱包或者纱布装起来,睡觉前把暖腹袋绑在肚脐中间,敷一夜就可以了。
这个暖腹袋对肚子疼、拉肚子、大便溏稀,都有很好的效果。
俗话说“秋后养背,人活百岁”,秋季养背也能帮助除湿。
人体背部分布着督脉、膀胱经等重要经脉——督脉主升阳气,而膀胱经上分布着五脏六腑的腧穴,其中任一穴位瘀滞,整条经络都会不通。
因此,养背可以达到升阳化瘀、祛湿排毒的目的,还能缓解肩颈腰腿疼痛的症状。
通过刮痧、针灸、晒太阳都可以达到养背的目的。
另外,也可以通过饮食祛湿:
红豆薏米粥
材料:七份薏仁米、三份红豆、少许陈皮放入水中煮开即可。
红豆薏米有祛湿的功效,而加入陈皮可以减少薏仁米对脾胃的影响。
或者也可以将薏仁米、红豆、芡实、山药、莲子、茯苓磨成粉末,用开水冲服饮用。
秋燥引起的口干、咽干、咳嗽、痰黏等症状可以试试紫苏杏仁茶:
紫苏杏仁茶
【配方】
杏仁6克:偏温,偏苦,通便、止咳、降气;
紫苏10克:辛温,化痰理气,解表发散;
红糖5克:润心肺。
【做法】杏仁去皮(打粉也可以),放入水里煮5—10分钟,再加入紫苏,泡10分钟左右,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红糖。
另外,日常膳食食谱中可以多加入冬瓜、丝瓜、萝卜、藕、洋葱、海带、蘑菇、木耳、蜂蜜等食物。
盲目的贴秋膘、秋燥都容易导致脾胃的损伤,因此,现在就要有养好脾胃的意识,保护我们的消化系统。
脾主肌肉,适度的运动,肌肉产生消耗,脾胃功能就会增长;饮食上,可以多吃南瓜、山药、莲子、扁豆、薏米等食材,都对脾胃有好处。
健脾粥
食材:橘皮10克、陈皮10克、鸡胗适量、白菜适量、粳米20克,共同熬煮即可。
鸡胗含胃泌素,促进胃酸、消化酶分泌,助消化,消食,能改善脾胃功能,平时可以每周吃2-3次。
季节的转换让很多人下午产生头昏欲睡的感觉,总是提不起精神,懒洋洋的,这时候,就需要一杯提神茶,帮助提高工作、学习效率。